偷書?──這到底有什麼好偷的?
偷盜某物大概有幾種原因。一是賊需要那東西的「本質」來延續生存,例如偷食物填肚子;二是那東西可以轉換成某種利益,例如偷首飾換成錢、偷錢換成賭資。還有一種,是賊也不靠那東西的本質也不想轉換成利益,人家就是很想偷,如此而已。
但從這幾個原因看「偷書」這事,就有點古怪。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,不讀書不會沒命(說不定還會活得更開心),以現今台灣書市而言,書也不怎麼值錢(倒是很多人對折扣很敏感)。雖然還真發生過有人到實體書店偷書到網路上轉賣的案例,不過這想來還真是利潤微薄。
事實上,歷史上偷書賊的目的千奇百怪,有的的確因為某些珍本奇貨可居,有的其實完全為國為民(真的,不是反諷)。在這個疫情蔓延、大家最好窩在家裡讀書的時期,《犢月刊》和您分享這些偷書賊的事。
許多研究者分析瘟疫蔓延時的種種,許多創作者寫過瘟疫蔓延時的故事。要更了解世界,或更了解人,在瘟疫蔓延時,我們必須閱讀。
Tags in History : 犢月刊-NO.85 犢編輯部 ebook , 犢月刊-NO.85 犢編輯部 epub , 犢月刊-NO.85 犢編輯部 AUDIOBOOK , 犢月刊-NO.85 by 犢編輯部 ePub (.epub) , 犢月刊-NO.85 book review , History